側邊選單開關

業務內容

水保做好沒煩惱 農村幸福樣樣好
:::

大興

大興簡介DM (洄瀾後山烏卡蓋、大興社區大事紀、災害成因、社區新生日記)

洄瀾後山烏卡蓋

大興盆地早年無人拓墾耕種,人煙稀少,是飛禽走獸的棲身場所。 約150年前,不同原住民族群常因獵場爭奪等因而衝突械鬥,或傷或死,曝屍荒野,無人收埋,任其雨淋日曬腐蝕,骨骸暴露隨處可見,原住民以骨頭很多的地方為OKAKAI(烏卡蓋)為地名,日據時代改以漢字「岡界」,台灣光復後更改為大興村至今。

大興社區大事紀

2001年7月30日,中度颱風桃芝肆虐,豪雨造成嘉農溪堤防潰堤;上游溪水挾帶大量石頭、汙泥、漂流木,衝上台9線路面。大富橋附近淤泥厚達10公分,路面處處可見重達數百公斤的巨石和漂流木;電線桿、路燈幾乎無一倖免倒塌,公路變成一片汪洋。

大興社區在歷經山崩地裂嚴重的土石流後,全村落地形地貌完全改變,全村184戶,進150戶遭土石流淹埋,土石流淹沒面積約50公頃,造成27人死亡、16人失蹤、8人受傷之慘劇,原本風光綺麗的風景區,瞬間變成一片廢墟,形同荒野。

災害成因

實地研究後,負責大興社區復健整治工作的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,將此次災害原因歸納出三大重點:

一、 桃芝颱風瞬間降雨量達150mm/1hr,暴雨造成上游林班地大量砂石下移。

二、 原設計整流斷面不足以容納大量土石流,造成土石流下移時越過現有堤防,淹沒農田及房舍。

三、 原有聚落位置在舊河道上,使得原有河道縮減。

社區新生日記

災害發生後,在第一時間內動員軍方及鄉公所人力;並配合挖土機,全力搶救受困民眾。 同時,在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的規劃下,災後復建工程一一進行。相關整體治理工作委由台灣大學規劃,水土保持戶外教學園區委由中興大學辦理;展開一連串的整治工程。 目前所有整治作業已完成,不僅讓社區居民遠離土石流災害之苦,同時融入生態工程的方式,也讓大興社區重現原有自然生命力。

大興治山防災DM (野溪工程治理、南北岸堤防興建工程、梳子壩興建工程、與在地感情一起打拼)

野溪治理工程

為回歸自然、保護自然,在野溪治理工程上,不再以大量的水泥工程堆疊堤岸地基,而是就地取材,利用當地石塊乾砌成護岸,保護崩塌地基腳,除了清除河床的泥沙淤積外,同時使用打樁編柵防止坡面沖蝕,有效減少泥沙的產生。

南北岸堤防興建工程

以河岸現有的巨石乾砌護岸,石頭間的縫隙提供各種小型生物躲藏空間。堤防上方的表面撒播草粒及九芎種子,並且鋪上稻草蓆,已迅速達到直生目的。

同時以橫向構造物減緩溝床坡度,降低水流速度,防止溝床之縱向沖蝕,穩定溝身,進而達到固定水道,防止橫向沖蝕,保護溝岸的作用。

梳子壩興建工程

傳統防砂壩會對生態造成不小的傷害,且會影響下游書砂平衡。梳子壩顧名思義即是其外觀狀似梳子,壩間的縫隙在土石流來臨時,會在層層的過濾後將可能造成的傷害降到最小。同時以透過性梳子壩取代傳統潛壩,還可減少棲地的縱向隔絕,並利於自然輸砂平衡。

與在地感情一起打拼

颱風過後,大興社區展開一連串的整治及建設。為了讓社區共同參與,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舉行多次說明會;同時,邀請村民一同協助監督工程品質。

不僅如此,在村里的活動中,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也積極參與,並利用機會對村民作防災教育宣導。 經過專業的工程建設後,同時結合當地觀光休閒產業,災後的大興社區脫胎換骨煥然一新,不但在地人居住安心,更是到花蓮旅遊不可錯過的景點。